s久久亚洲综合色,大地影视mv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曰本真人性做爰全过程视频,sesewo,麻豆成人久久精品综合网址

首頁 > 資訊攻略 > 游戲攻略 > 大家有什么新片老片介紹 以前看過經典的電影也行 布拉德 皮特 演過個古代戰(zhàn)爭題材的誰知道叫什么名字

大家有什么新片老片介紹 以前看過經典的電影也行 布拉德 皮特 演過個古代戰(zhàn)爭題材的誰知道叫什么名字

作者:you6 來源:天游快遞 2023-09-02 09:24:02

大家有什么新片老片介紹 以前看過經典的電影也行 布拉德 皮特 演過個古代戰(zhàn)爭題材的誰知道叫什么名字 奧斯卡經典影片100部!!!
1《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彩色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接和特別獎;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最佳音響、最佳效果提名
2《卡薩布蘭卡》(又譯《北非諜影》)Casablanca第十六屆奧斯卡(1943)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音樂提名
3《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第二十六屆奧斯卡(1953)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故事、最佳服裝設計(黑白片);最佳男配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4《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提名
5《戰(zhàn)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第十六屆奧斯卡(1943)最佳女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最佳攝影(彩色片)、最佳剪接、最佳音樂、最佳電影提名
6《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第二十三屆奧斯卡(1950)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設計(黑白片)、最佳音響;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音樂提名
7《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
8《鐵翼雄風》(又譯為《翼》)Wings第一屆奧斯卡(19271928)最佳影片、最佳技術效果
9《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音樂(歌曲)、最佳音樂(作曲);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最佳效果提名
10《煤氣燈下》Gaslight第十七屆奧斯卡(1944)最佳女主角、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提名
11《傲慢與偏巧亂見》Pride and Prejudice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
12《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第十一屆奧斯孝脊檔卡(1938)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音響、最佳編劇提名
13《翡翠谷》(又譯《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第十四屆奧斯卡(1941)最佳影片、最佳男野陸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編劇提名
14《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第十九屆奧斯卡(1946)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接、最佳音樂和特別獎;最佳音響提名
15《君子協(xié)定》Gentleman"s Agreement第二十屆奧斯卡(1947)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剪接、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16《呼嘯山莊》(又譯作《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17《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第九屆奧斯卡(1936)最佳電影、最佳剪輯提名
18《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第十八屆奧斯卡(194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音樂提名
19《忠勇之家》Mrs. Miniver第十五屆奧斯卡(1942)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音響、最佳效果提名
20《小婦人》Little Women第六屆奧斯卡(1932-1933)最佳編?。蛔罴央娪?、最佳導演提名
21《一夜風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第七屆奧斯卡(1934)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22《紅菱艷》The Red Shoes第二十一屆奧斯卡(1948)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最佳剪接、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提名
23《紅河谷》Red River第二十一屆奧斯卡(1948)最佳編劇、最佳剪輯提名
24《茶花女》Camille第十屆奧斯卡(1937)最佳女演員提名
25《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音響、最佳音樂提名
26《王子復仇記》Hamlet第二十一屆奧斯卡(1948)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最佳服裝設計(黑白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提名
27《翠堤春曉》 The Great Waltz第十一屆奧斯卡(1938)最佳攝影;最佳女配角、最佳剪接提名
28《左拉傳》The Life of Emile Zola第十屆(1937)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助理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響、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提名
29《天方夜譚》Arabian Nights第十五屆奧斯卡(1942)最佳攝影(彩色片)、 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 最佳音響、 最佳音樂提名
30《亨利五世》Henry V第十九屆奧斯卡(1946)特別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提名
31《羅生門》Rashomon第二十四屆奧斯卡(1951)最佳外語片獎;第二十五屆奧斯卡(1952)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32《公民凱恩》(大國民)Citizen Kane第十四屆奧斯卡(1941)最佳劇本;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黑白片) 、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最佳音樂提名
33《主教之妻》The Bishop"s Wife第二十屆奧斯卡(1947)最佳音響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提名。
34《太陽浴血記》( 《血太陽》)Duel in the sun第十九屆奧斯卡(1946)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35《大飯店》Grand Hotel第五屆奧斯卡(1933)最佳影片
36《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第八屆奧斯卡(193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最佳音樂、最佳編劇提名
37《當代奸雄》(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第二十二屆奧斯卡(1949)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剪輯提名
38《第三人》The third man第二十三屆奧斯卡(1950)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電影和最佳剪輯提名
39《岸上風云》(《在江邊》、《碼頭風云》)On the Waterfront第二十七屆奧斯卡(1954)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和最佳剪輯;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樂提名
40《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第二十四屆奧斯卡(1951)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樂;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提名
41《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第二十五屆奧斯卡(1952)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提名
42《蝴蝶夢》Rebecca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效果和最佳音樂提名。
43《深閨疑云》Suspicion第十四屆奧斯卡(1941)最佳女演員;最佳影片和最佳音樂提名
44《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第十八屆奧斯卡(1945)最佳音樂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效果五項提名
45《偷自行車的人》The Bicycle Thief第二十二屆奧斯卡(1949)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編劇提名
46《撒哈拉沙漠》Sahara第十六屆奧斯卡(1943)最佳男配角、最佳音響和最佳攝影提名
47《憤怒的葡萄》(《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提名
48《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第二十三屆奧斯卡(1950)最佳編劇、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音樂;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提名
49《關山飛渡》Stagecoach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配樂);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影片提名
50《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和最佳音樂提名
51《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第二十四屆奧斯卡(1951)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提名
52《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最佳影片、最佳音響、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53《迪茲先生進城》Mr. Deeds Goes to Town第九屆奧斯卡(1936)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佳音響提名
54《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第十六屆奧斯卡(1943)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提名
55《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第二十一屆奧斯卡(1948)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和最佳編??;最佳電影提名
56《戰(zhàn)地軍魂》Stalag 17第二十六屆奧斯卡(1953)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導演提名
57《沙漠之鼠》The Desert Rats第二十六屆奧斯卡(1953)最佳編劇提名
58《凱恩艦叛變》The Caine Mutiny第二十七屆奧斯卡(1954)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提名
59《鹿苑長春》The Yearling第十九屆奧斯卡(1946)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提名
60《玉女神駒》National Velvet第十八屆奧斯卡(1945)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61《正午》High Noon第二十五屆奧斯卡(1952)最佳男演員、最佳剪輯、最佳音樂(配樂)和最佳音樂(歌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提名。
62《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第二十五屆奧斯卡(1952)最佳電影和最佳編??;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剪輯提名
63《俠盜羅賓漢》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第十一屆奧斯卡(1938)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樂;最佳電影提名
64《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第二十屆奧斯卡(1947)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提名
65《西線無戰(zhàn)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第三屆奧斯卡(19291930)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提名。
66《羅伯茨先生》"Mister Roberts"第二十八屆奧斯卡(1955)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最佳音響提名
67《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第二十八屆奧斯卡(1955)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68《泉水中的三枚硬幣》(《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第二十七屆奧斯卡(1954)最佳攝影(彩色)、最佳音樂(歌曲);最佳影片提名
69《百老匯的旋律》(又譯《紅伶秘史》、《百老匯之歌》)The Broadway Melody第二屆奧斯卡(1929)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和最佳導演提名
70《大地》The Good Earth第十屆奧斯卡(1937)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提名
71《與我同行》Going My Way第十七屆奧斯卡(1944)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音樂;最佳男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提名
72《風流寡婦》The Merry Widow第七屆奧斯卡(1934)最佳藝術指導
73《龍鳳配》Sabrina第二十七屆奧斯卡(1954)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提名
74《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 第十八屆奧斯卡(1945)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提名
75《卿何薄命》Dark Victory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女演員、最佳音樂、最佳電影提名
76《飛虎群英》Flying Tigers 第十五屆奧斯卡(1942)最佳音響(錄音)、最佳效果、最佳音樂提名
77《外星人大戰(zhàn)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第二十六屆奧斯卡(1953)最佳特效獎;最佳剪輯、最佳音響(錄音)提名
78《晴空血戰(zhàn)史》(《十二點正》)Twelve O"Clock High第二十二屆奧斯卡(1949)最佳男配角、最佳音響(錄音);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提名
79《圣女貞德》【英格麗 褒曼 (Ingrid Bergman)主演】Joan of Arc第二十一屆奧斯卡(1948)最佳攝影(彩色片)、最佳服裝設計(彩色片)和特別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提名
80《三劍客》(三個火槍手、三劍俠)The Three Musketeers第二十一屆奧斯卡(1948)最佳攝影(彩色片)提名
81《夜闌人未靜》The Asphalt Jungle第二十三屆奧斯卡(1950)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提名
82《緊急下潛》Crash Dive第十六屆奧斯卡最佳特殊效果
83《勝利之歌》(揚基都德)Yankee Doodle Dandy 第十五屆奧斯卡(1942)最佳男主角、最佳音樂(配樂)、最佳音響(錄音);最佳男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提名
84《凄艷斷腸花》The Paradine Case第二十屆奧斯卡(1947)最佳女配角提名
85《雙重生活》A Double Life第二十屆奧斯卡(1947)最佳男主角、最佳音樂(配樂);最佳導演、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提名
86《巴格達大盜》(月宮寶盒)The Thief of Bagdad第十三屆奧斯卡(1940)最佳攝影(彩色片)、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最佳效果;最佳音樂提名
87《救生艇》Lifeboat第十七屆奧斯卡(1944)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編劇提名
88.《美人計》Notorious第十九屆奧斯卡(1946)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提名
89《太陽之血》Blood on the Sun第十八界奧斯卡(1945)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
90.《居里夫人》Madame Curie第十六屆奧斯卡(1943)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影片、最佳音響提名
91《大幻影》Grand Illusion 第十一屆奧斯卡(1938)最佳影片提名
92《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 第二十五屆奧斯卡(1952)最佳攝影(彩色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最佳影片、最佳音響、最佳編劇提名
93《時代女人》Woman of the Year第十五屆奧斯卡(1942)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女主角提名
94《虎帳狼煙》(鐵血金戈)Drums along the Mohawk第十二屆奧斯卡(1939)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彩色片)提名
95《封面女郎》Cover Girl第十七屆奧斯卡(1944)最佳音樂(配樂);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歌曲)、最佳音響提名
96《玉女奇遇》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第二十五屆奧斯卡(1952)最佳女配角、最佳藝術指導(黑白片)、最佳攝影(黑白片)、最佳服裝設計(黑白片)、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提名
97《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 第二十三屆奧斯卡(1950)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最佳服裝設計(彩色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效果提名
98《暴君焚城錄》Quo Vadis第二十四屆奧斯卡(1951)最佳男配角、最佳藝術指導(彩色片)、最佳攝影(彩色片)、最佳服裝設計(彩色片)、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最佳影片提名
99《康·蒂基》KonTiki 第二十四屆奧斯卡(1951)最佳記錄片
100《馬戲團》The Circus 第一屆奧斯卡(19271928)特別獎
布拉德 皮特演過的那個古裝片子是《特洛伊》
阿喀琉斯為海洋女神忒提斯和英雄帕琉斯之子。初生時,母親將他放入天火中灼烤,希望把他身體里父親遺傳的人的成分燒掉,能成為天神。但被不知情的帕琉斯發(fā)覺而遭到了阻止。無奈之下,忒提斯把阿喀琉斯帶到天上,抓著他的后跟,將他的身體在天河中浸潤。從此,阿喀琉斯全身刀槍不入,除了腳后跟。故西諺“阿喀琉斯之踵”寓意最薄弱、最致命的部分。

忒提斯早就知道兒子的命運,但她仍希望阿喀琉斯能躲過劫難。很小的時候,就給他穿上女孩子的衣服,宣稱是國王的女兒,一直到成年,人們居然都毫不察覺。

阿伽門農出征之前得到神諭:如果沒有阿喀琉斯參戰(zhàn)他將無法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于是他派聰明的奧德修斯去征召阿喀琉斯。在王宮之中,奧德修斯只看見一群女孩,無法辨認誰是阿喀琉斯。奧德修斯心生一計,他將一套長矛和盾牌放在王宮的地上,然后叫隨從在外面鳴響警號,這意味著有敵人進犯。所有的女孩都驚慌失措,四處躲避。出于戰(zhàn)士的本能,只有阿喀琉斯拿起了武器,準備保衛(wèi)國家。

由此傳說可以看出,阿喀琉斯的面容應該如女子般嬌好俊美,而非布拉特*皮特這般剛毅粗獷,除非帕琉斯的女兒長得都像《大內密探》里皇帝的“后宮佳麗三千”。

至于“天下最美麗的女子”海倫,那是不管誰來演繹,都會招來一片指責。海倫何以會得到這樣的封號?因為她的母親麗達,本就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女子,甚至打動了天父宙斯。于是宙斯化作一只被老鷹追逐的天鵝靠近正在洗澡的麗達。麗達覺得這天鵝著實漂亮可憐,便把它抱入懷中,宙斯乘機與其親昵。麗達便懷孕生下海倫。這一題材,被包括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大藝術家反復表現(xiàn)。

奧蘭多*布魯姆飾演的帕里斯沒有了《指環(huán)王》里精靈射手的風采。也難怪,那個形象太出挑,太引人注目了。就像有人評論萊奧納多*迪卡普里奧:“他永遠是泰坦尼克號上的那個小子了。”順便一說,法國的首都就是以這位多情的特洛伊王子的名字命名的,看看法國人骨子里的浪漫吧。

神話中,特洛伊戰(zhàn)爭最后演變成人神之間,天神之間的戰(zhàn)爭,阿喀琉斯被太陽神阿波羅一箭射中腳踵而死。但不是因為電影里說的,阿喀琉斯在太陽神廟里,砍掉了阿波羅雕像的頭顱。這種事情,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絕對不可能發(fā)生的。

電影最感人的部分是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冒險潛入阿喀琉斯的營帳,企求自己兒子的尸體,真實表現(xiàn)了最深沉厚重的父愛。王國里最偉大的戰(zhàn)士死了,最讓父親驕傲的兒子死了。他的亡魂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尸體被敵人侮辱,想象一下做父親的心里的傷痛。他不惜以國君的身份,向敵手屈膝,只為了兒子能有死后的榮耀。電影里那雪白的胡須,深邃而哀傷的眼神,讓人難忘。

還有阿伽門農,在希臘神話中,他領導了長達十年的堅苦卓絕的特洛伊戰(zhàn)爭后,又歷經坎坷,終于回到自己的王宮,卻立刻被偷情的妻子殺害。而電影中,他是一個貪得無厭、充滿欲望的獨裁暴君。好萊塢總要給這么一部耗資巨大的影片找一個相當?shù)睦碛砂?。而有了這么一個理由,電影也就僅僅是電影了,永遠不可能成為被傳誦千年的英雄們的悲劇。 求華胥引之宋凝篇的只有沈岸和宋凝的故事完整版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TfqRzmS7Iu7O4jeXHHyjXg提取碼:3erq復制這段內容后打開百度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作品簡介:作品講述了御擾在亂世里,發(fā)生在依靠鮫珠死而吵拆禪復生的衛(wèi)國公主葉升塵蓁和陳國公子蘇譽的身上的故事。內容分為四個單元,以男女主的視角先后講述了江湖背景下四段蕩氣回腸的虐心愛情故事。 后宮帝王之妾我想看無刪掉的無刪完整版的!可以直接手機看的謝謝了 唐太宗的后宮四簡腔妃包括生前冊封與死后追贈的共有如下幾位:韋貴妃、楊貴妃、陰妃、燕德妃、鄭賢妃、楊妃、徐惠。但史書對這幾位妃嬪除了因為生子而記載了一筆外,再無更多著墨。不過除了史書,我們還可以通過昭陵現(xiàn)今已發(fā)掘的墓葬以及出土的墓志銘,以輔助對唐太宗四妃的了解。

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先看韋貴妃,根據出土墓志的記載,韋氏名珪,字澤,于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墓志銘上雖然稱韋珪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珪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朝末年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后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按律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后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為宮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李淵登基后雖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與釋放掖庭宮人是兩回事,韋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間被放出宮回到家中,所以墓志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粉飾之語。至于某些網文里廣為流傳的,秦王李世民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鐘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更有一些不靠譜的網文信口開河,認為在長孫皇后過世后,唐太宗的后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為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利掌管后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宏租云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對后宮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若沒有唐高祖的特許,萬氏即使身為貴妃也沒有權利掌管后宮。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群臣三請立郭貴妃為皇后,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后廷多嬖艷,恐后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惫想m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發(fā)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艷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為皇后。若身為貴妃便能理所應當?shù)卣乒芎髮m,那唐憲宗又何必再多此一舉。

何況能夠執(zhí)掌后宮對于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即使是多位嬪妃共同管理后宮,史書也同樣會記載下來。陳后主的張貴妃統(tǒng)攝后宮,隋文帝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共同代掌后宮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劉浚的列傳也特意花了一番筆墨記載著其母潘淑妃(劉宋時淑妃僅為正二品九嬪,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宮一事。

不僅史書上會記上一筆,就連墓志銘這種沒事也要夸兩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東西上,也絕對會大書特書一番,甚至哪怕韋貴妃并沒有代管后宮這么大的權限,只是有些參與權,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只不過是輔佐馬皇后治理后宮,此事不僅見載于《明太祖實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中亦有記載,宋濂在撰寫孫貴妃的墓志時更沒有放過這一莫大榮耀:“成穆貴妃孫氏……佐皇后以理,內治宮壼肅雍,上下咸無怨者?!倍f貴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對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詞,但對所謂的代管后宮一事卻絕口不提,可見韋貴妃代掌后宮一事,實屬現(xiàn)代人的想當然耳。

韋貴妃不僅本人無寵,就連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韋貴妃作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親本可以獲封正攔絕衫四品郡君,但是其母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后,都不曾得到過郡君的封號。直到韋貴妃因母親的逝世而表現(xiàn)得異常悲痛,“哀號荼毒,毀瘠弗已”,唐太宗這才象征性地追贈了韋貴妃之父韋圓成一個徐州都督的官銜,韋貴妃之母仍舊沒能得封郡君。而韋圓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陳州等二州刺史、鄖國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遠遠比不上韋圓成生前的地位,可見唐太宗的追封不過是敷衍之舉而已。

不僅如此,韋貴妃所生育的臨川公主與紀王李慎論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臨川公主直到18歲才被冊封為公主,駙馬周道務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駙馬中是最差的,而臨川公主出嫁后就隨著丈夫一同離開了京城遠赴邊地上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在唐太宗活著時就離開長安的公主。韋貴妃唯一的兒子紀王李慎雖然很有才華,在襄州處理政務的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當?shù)匕傩盏姆Q贊,然而唐太宗并沒有因此給予李慎格外的關注或獎賞,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這才褒獎了他。

至于韋貴妃與前夫李珉的女兒李氏,與母親一起籍沒進宮,但都20歲左右了,其母韋貴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兒的婚事。直到貞觀四年突厥來降,唐太宗為了安撫眾多來降的突厥貴族,這才將仍舊是宮婢身份的李氏封為定襄縣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給在貴族眼里堪稱婚配最末等的胡人為妻。

雖然有人因此認為李氏得封定襄縣主是唐太宗將她認作繼女的標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將定襄認為繼女,那么定襄就應該和文成公主、弘化公主一樣,封的是公主而不是縣主,墓志上也不會明確記載定襄不過是渤海李氏,“隋戶部尚書雄之孫,齊王友珉之女?!倍鴳撓窈牖髂菢樱徽f是“隴西成紀人”“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

何況定襄縣主嫁給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遠比中原艱苦,別說定襄一個中原人受不了,就連阿史那忠本人享受過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見到使者時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讓他回到長安——唐太宗若是寵愛韋貴妃,又何至于讓她的女兒去遭這份罪?

當然,也許有人會感到不解:為什么韋珪作為貴妃卻無寵到了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歡韋珪,為什么還要封她為貴妃?其實這跟人們長期以來一些錯誤的觀念有關。

首先,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貴妃就等于寵妃,被皇帝封為高品級的妃子都是寵妃。其實不然,后宮是自古以來的制度,就算沒有寵妃,皇帝也不會把四妃之位一直空著不封。歷史上身處高位卻無寵的嬪妃比比皆是,別的不說,光看唐朝諸位皇帝的貴妃,除了唐玄宗的楊貴妃,唐代宗的獨孤貴妃外,其他皇帝的貴妃都不得寵,也找不到什么得寵事跡。

其次,皇后是天然的后宮之主,掌管后宮事務,除非皇后無寵到了極點而皇帝又另有極為寵愛的嬪妃,不然皇帝是不會插手后宮事務的。所以縱觀唐朝的后宮,皇后的權利極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明明蕭淑妃那么得寵,出身好資歷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卻只是個淑妃,另有一個無寵無子的女人壓她一頭做上了貴妃之位;風流多情的唐憲宗唯恐結發(fā)妻子當上皇后后會掣肘自己的獵艷行為,于是堅決不立原配郭氏為皇后——唐朝皇后在后宮的權利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唐朝后宮嬪妃的冊封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皇后,如果皇帝沒有特別的吩咐或要求,那么皇后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后宮女人的品級。身為貴妃卻是個不得寵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難理解了。

再者,唐太宗明確表示過自己對這些后宮女人的態(tài)度,那就是韋珪、陰氏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沒資格給自己生孩子。

《魏鄭公諫錄》:
太宗謂侍臣曰:“漢代常以八月選洛陽中子女資色端麗者,載還后宮,此不可為法。然即日宮內,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誕乳諸王,是非所宜。據此論選補宮列,理宜依禮。”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漢朝經常在每年的八月?lián)襁x一些品貌出眾的良家女子入后宮充當嬪御,這種做法本不應該成為后世效仿的對象。但是現(xiàn)在我的后宮中有太多罪人家的女兒充當妃嬪,由這些人生養(yǎng)皇子實在不合適,所以還是按照漢時的規(guī)矩,以后擇選嬪御由宮外的良家子中擇選。

唐太宗本就是貴族子弟出身,對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有著天然的鄙夷歧視之意——雖然這不代表他就要把這些女人當階級敵人來看。

再加上韋珪陰氏等人是唐太宗當秦王時宮里發(fā)配來伺候的宮婢,而身為親王時的李世民對后院這些小妾的出身沒有多少自由挑選的余地。但出于貴族的偏見,唐太宗顯然不認為這些女人的血統(tǒng)有多好,更不應當給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會稀疏了自己優(yōu)秀的基因,讓后代不夠優(yōu)秀。

只不過孩子是欲望的產物,唐太宗又沒有練過什么神功,只能讓指定的女人生孩子,而歷史上為皇帝生育了子女卻照樣無寵的嬪妃也比比皆是。所以雖然韋珪、陰氏這些嬪妃雖然給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太宗依舊免不了打從心底鄙視出身不好的她們,更遑論還能對她們產生什么感情呢?

楊貴妃,趙王李福生母,墓葬不明,只能據《大唐故贈司空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趙王墓志銘》上記載的“王,楊貴妃之所生也” 推斷出這位楊貴妃的封號。但在整個貞觀年間,韋貴妃的封號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所以楊氏的貴妃徽號當為死后追贈。不過楊貴妃生前就是正一品的妃位,而且應當早在貞觀元年就和韋貴妃、陰妃、燕賢妃等人一起被封為四妃,更有可能便是淑妃這一徽號,這樣才能在死后被追贈為貴妃。畢竟楊貴妃既不像充容徐惠那樣是主動殉葬而死,又不像皇甫德儀那樣唯一的兒子被冤殺,所以不會被隨意越級追封為四妃,更不會是貴妃。

貞觀十三年,楊貴妃唯一的兒子李福受封為趙王,隨即便被唐太宗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所以從禮法上來說,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隱太子李建成之子。

陰嬪,據推測其封號原本應為淑妃或德妃,因其子謀反而被降為了嬪。

陰妃的父親陰世師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淵處死,陰世師之子陰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陰氏則被沒入掖庭為婢。也許是因為陰世師與李淵有著相當?shù)某鹪梗幨嫌殖闪死钍烂竦腻鷭?,所以許多人喜歡臆想李世民與陰氏之間有著一段隔著國仇家恨的虐戀深情。然而就史實而言,這樣的說法顯然是毫無根據的,畢竟后宮中作為罪籍沒入的女子不在少數(shù),上官婉兒即因祖父上官儀之事被沒入掖庭;而作為宮婢被主子臨幸的更不在少數(shù),章敬皇后吳氏便是在沒入掖庭后得到了唐肅宗的臨幸,從而生下了唐代宗。

而且若是對陰氏這個所謂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話,李淵就不會在武德八年將陰氏之子李祐冊封為宜陽郡王,一向與李世民有嫌隙的李建成等人也會借此機會大肆抨擊他。所以李世民與陰氏之間所謂的隔著國仇家恨的愛情,不過純屬后人的YY罷了。更不用說陰氏在史書中只得一句“陰妃生庶人祐”后,便再無只言片語的記載,甚至單就其子李祐謀反一事來看,陰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幾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楚。

同樣是謀反,李祐的結局是被誅后廢為庶人,生母連坐遭降。隨后唐太宗又將敢于當面數(shù)落李佑罪行并試圖殺了李佑的齊州百姓羅石頭追贈為亳州刺史,而痛斥李佑的高君狀被封為榆社縣令,將李佑捉拿歸案的杜行敏由兵曹一下子被提拔為了巴州刺史,其他協(xié)助杜行敏擒住李佑的眾人也一并得到了豐厚的賞賜。而反觀李承乾謀反后,唐太宗千方百計想保住他一命,為李承乾說話的來濟因此得到了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這樣的差距很明顯可以看出陰氏與李祐是否得到過李世民的寵愛,若陰氏真的與李世民有過一段所謂的超越國仇家恨的轟轟烈烈的愛情,那么想必李祐絕不會落得個身死的下場。畢竟陰氏只有李祐這么一個兒子,處死了他就相當于毀掉了陰氏下半輩子的依靠,李世民若對其有情,再怎么對李祐處以重罰也好過將其處死。

而陰氏一夜之間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她本人或是因此被降級為嬪,然后一生孤寂郁郁而死;又或是和兒子一起被廢為庶人賜死,最后以嬪禮下葬,都不得而知。但即使陰妃還能留得一條性命,也是從此生不如死。

燕德妃,根據其墓志記載,于武德四年選入秦王府,貞觀元年拜冊賢妃,貞觀十八年遷封德妃??紤]到貞觀十七年李祐謀反,生母陰氏遭到連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應該是因此晉的位。同樣的,這位燕氏也并不是出于什么可歌可泣的愛情才進的宮,“武德四年禮聘入秦王后庭”這一句說得很清楚,不過是唐高祖李淵為自己的兒子選的小妾。

燕氏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酷吏燕榮,為人貪暴淫縱,被隋文帝賜死。也正因為祖父燕榮為人“虐毒”的緣故,燕氏自幼被母親楊氏嚴格教導要學會溫恭謙讓,以養(yǎng)成身為貴族該有的閨范。

燕氏武德四年成為李世民的小妾,但直到七年后才生下第一個兒子李貞,在生下次子李囂后便再也沒生育過。李囂早夭,而李貞可以說是唐太宗比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但唐太宗并沒有因此對這個兒子有任何的偏愛之處,既沒有到了年紀不讓他之藩,也沒有因為李貞才華出眾而給予特別的關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燕妃的母親與武則天的母親為堂姐妹,所以武則天成為唐高宗的皇后后,年老體衰的燕氏為了討好武則天,在患有眼疾行動嚴重不便的情況下,仍堅持抱病為武后的母親榮國夫人奔喪,結果不幸病倒在半路上,大半年后病逝在驛站里,武后為此不得不好好封賞了一番。而李貞在武則天時的待遇也很一般,不過是和一群皇叔兄弟一起受到的加封,而且李貞作為唐太宗的第八子只加封為太子太傅,反而比第十子李慎的太子太師級別要低。

甚至武則天在唐高宗駕崩五年后開始對付李唐宗室時,第一個下手的就是這位表姐的兒子。李貞起兵反抗武則天失敗后,自殺身亡,但武則天并沒有就此放過燕妃的子孫,不僅殘忍地下令將李貞父子的首級砍下來,還送到洛陽梟首示眾。而李貞的另外三個兒子要么是“坐與父兄連謀伏誅”,要么是“減死流嶺南,尋卒”,無一幸免于難。

唐玄宗登基后,也只將李貞的嫡曾孫李溫封了個沈國公,李溫的兒孫更是爵位降為了郡公,繼承嗣越王封號的卻是夔國公李琳(許王李素節(jié)之子)這樣毫不相干的遠房旁支。結果李琳也是個不爭氣的,剛過繼為嗣越王,就病死了,越國干脆國除——不知道燕太妃在天之靈,會對她花了半生精力小心翼翼奉承討好的表妹做何感想。

鄭賢妃,雖然名列四妃之位,但因為無子,只見載于《唐會要》的昭陵陪葬名單中:“昭陵陪葬名氏……賢妃鄭氏。”因其墓葬不明,所以對于這位賢妃也無法有更多的了解。不過燕氏自貞觀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處賢妃之位,所以這位鄭氏應該是十八年燕氏升為德妃后,隨之晉位的。

楊妃,吳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舊唐書》僅有一句“恪母,隋煬帝女也”,可見楊妃雖然名義上為隋煬帝女,然而連生母為誰、排行第幾、封號為何都不知曉。楊妃沒有公主封號,說明沒有受過正式冊封——隋煬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冊立太子也不過是下詔遣使回長安,更不用說還會特意記得要去冊封一個留在長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楊妃的生母身份較低,且并不得寵,只是一名普通后宮。

而史官在史書中極為同情李恪,盡管完全列舉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干和才華,但仍舊對李恪是各種溢美之詞,所以在其傳記里特別提到“恪母,隋煬帝女也”這一句,就是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與眾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煬帝女這個頭銜,而無更具體的封號,可見楊妃無論是在隋宮還是唐宮地位都不高。

同時根據岑仲勉先生的統(tǒng)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遠離長安才是??墒聦崊s恰恰相反,依據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當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才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

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為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系的前朝公主的話,怎么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這位楊公主作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嬪妃當當,而給親王做妾,最多也就只是個五品的孺人。

更何況根據楊廣死于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淵于同年五月登基為帝,李恪卻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重孝期間懷的孕——別說是為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了,竟然連一年的重孝都沒守滿,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fā),甚至連為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

而楊妃會被如此對待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自古成王敗寇,亡國之君的地位都擺在那兒了,更別說亡國公主了。想想秦滅六國后,六國“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的凄慘模樣;想想陳朝滅亡后陳后主的幾個親妹妹,樂昌公主被賞給楊素做妾,宣華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沒入掖庭,還有幾個被賞給朝中大臣和皇子做姬妾;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過的卻是什么日子,便可知這些亡國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過是戰(zhàn)利品一樣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宮中的封號。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楊貴妃,貴妃的封號是死后追封,可見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號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賢妃升為德妃的,原因是陰妃之子李祐謀反被誅,陰妃也由此被降為了嬪。還有一位鄭賢妃,在燕賢妃升為德妃后隨之晉位的。所以楊妃生前很有可能并無妃位,不過是死后才被追封為“妃”,提升了品級。

楊妃于武德二年生吳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間的皇子皇孫都是按例一歲時冊封,而武德八年時,李世民的兒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楊妃沒有女兒,因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較高的,史書或墓志銘都有記載,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見載。

而楊妃的兩子吳王李恪與蜀王李愔,雖然一直以來由于電視劇的宣傳,很多人誤以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兒子,但就史實而言,論起唐太宗所有兒子中誰的待遇最差,李恪稱第二,沒人能比他更差。

李恪一生中不僅毫無得寵事跡,而且不過是犯了踩莊稼和賭博這樣的小錯,就連續(xù)多次被削去都督的頭銜,先后削去實封共600戶,只剩下200戶的實封。李恪還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頓痛罵,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劉旦(漢武帝之子,因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漢武帝的厭惡)。而李恪犯的這些錯誤與受到的懲罰無論是在史書上還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記載,互相印證。

貞觀二年五月李恪與李泰同時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卻是揚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達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過是都督,李泰卻是大都督(根據《唐會要》記載,就在李恪受封前的三個月,唐太宗將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降級為都督府),所以李恪與李泰雖然同時受封,但李恪不僅都督府的規(guī)模遠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貞觀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時,唐太宗對他說:“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由此可見讓諸王之藩是因為“家國事殊”,更是為了絕諸皇子的“覬覦之心”,但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更適合身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畢竟作為太子同母弟,李泰對儲位的威脅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國事殊”面前卻出于私心,不僅不讓李泰之藩,甚至還想讓他搬進武德殿居??;同樣是嫡出的李治就更不用說了,唐太宗一直將這個兒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yǎng),絕口不提之藩的事,貞觀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讓他上朝參政了,卻偏偏將沒什么威脅的李恪打發(fā)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給李恪寫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違膝下,凄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這樣一句話,然而就在唐太對李恪說“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以避免李恪變得驕奢為由而不肯多給他財物時,卻在一轉身面對李承乾與李泰時,又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唐太宗賞賜李泰時不僅“賜泰物萬段”,每個月給李泰的東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對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庫物的限制。

而史官稱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騎射不過是身為關隴軍事貴族最基本的素養(yǎng),在唐朝這個連后宮才人都能陪帝王騎射的朝代里,李恪雖然善騎射,卻沒有絲毫的軍功或突出的事跡可以證明。李恪的文才同樣毫無記載,別的皇子具體到擅長哪種書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記錄,唯獨李恪的“文才”連李唐皇室成員中最常見的書法特長都不見蹤影,而同樣因為謀反被誅的漢王李元昌,卻能夠以書法、繪畫、射獵著稱于各部史書,相比之下,李恪的才華無論是在各類史書還是墓志銘上,都沒有分毫體現(xiàn)。

而唐太宗雖然一度有過改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但這件事不僅是在立了李治為太子后又過了7個多月的時間才提出來的,而且唐太宗只對最不可能贊同的長孫無忌一個人說過,被反駁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對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無保護措施。

還有人試圖將李恪當不上皇帝的原因歸結為是具有前朝血統(tǒng)的緣故,不過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畢竟李恪的兩朝血統(tǒng)不是什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事,歷史上兩朝一脈的皇位繼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后趙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趙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閔帝宇文覺的生母就是北魏馮翊公主;就連隋煬帝楊廣的太子楊昭也是兩朝一脈——楊昭的生母蕭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

再說如果前朝血統(tǒng)真的是問題,是忌諱,那唐太宗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統(tǒng)的情況下,還想立其為太子?長孫無忌又為什么不用這么好的理由來反對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與李唐皇室有仇為由勸阻唐玄宗,而李恪這里卻壓根沒人提及所謂的血統(tǒng)這一點。所以李恪與儲位無緣,和他的生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根本沒有任何的關系,而是因為李恪與楊妃均不得寵于唐太宗的緣故。

至于楊妃的次子李愔,雖然貞觀十年就之藩了,但是直到貞觀十三年,李愔才得到了親王應有的800戶食邑,比其他皇子整整遲了3年。又因為李愔在封地上屢屢胡作非為,唐太宗曾十分厭惡地說:“就算是禽獸,只要好好馴服還能讓其聽命于人;就算是鐵石,只要好好煉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這樣的人,連禽獸和鐵石都不如!”當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員,又將他貶為虢州刺史,剛剛上任沒幾個月的蜀王師蓋文達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貞觀年間別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獨李恪、李愔兩人是刺史;別的皇子都是實封800戶,唯獨李恪與李愔一個被削戶600一個被削戶400。想來楊妃要是得寵的話,如何會在史書上僅留下7個字的記載,而她的兩個兒子又如何會在李世民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徐惠,生前僅為二品九嬪中的倒數(shù)第二級充容。相對于其他嬪妃在太宗一朝最多只因為生育皇子而被記載了一筆,徐惠能夠憑借其出眾的文采在《舊唐書》中留下更多的事跡,可見徐惠的才華即便是與同時代的文人士子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而徐惠也因為自幼才華出眾,同左棻、宋氏姐妹一般名聲遠揚,甚至為皇帝所知,于是被詔進了后宮中。

根據史書的記載,徐惠進宮后因“揮翰立成,詞華綺贍”,于是由正五品的才人晉升為正三品的婕妤,最后位列正二品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可見文學造詣極高的徐惠還是很得唐太宗賞識的。其父徐孝德也因為女兒的才華橫溢升了一級官,由從六品下的將作監(jiān)丞被擢為了從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

就史書中所記錄的事跡而言,徐惠知書善文縱論古今的才華頗得唐太宗的賞識,《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更是直諫朝政——這也是繼晉武帝的左貴嬪獻誄賦頌、宋孝武帝時韓蘭英獻《中興賦》、陳后主的沈皇后“數(shù)上疏諫爭”后,有唐以來的后宮第一人,但如果說徐惠對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影響很大,那就言過其實了。畢竟徐惠的這篇上疏雖然甚得唐太宗的贊賞,并因此得到了豐厚的賞賜,但無論是上疏中所諫止的征遼之舉,還是營造玉華宮之事,唐太宗都沒有因為徐惠的進諫而在政策上做出任何的調整或改變。

唐太宗逝世后充容徐惠作為無子無女的嬪妃,按例送進崇圣宮出家為尼,一年多后留下了一生中最為謙卑的愿望:“在祭祀所用的狗馬之前侍奉于陛下的陵廟,這是我唯一的心愿。”病逝在這座守陵的宮殿里。

盡管此時距離唐太宗的駕崩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徐惠也并沒有選擇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絕食的方式,而是漸漸等到生了重病后這才不喝藥,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對徐充容此舉大加贊賞,不僅將其追贈為四妃之一的賢妃,還允許她陪葬昭陵石室。

徐氏一族也因此飛黃騰達起來,其父徐孝德更是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級提拔,一下子便由從五品上的水部郎中被唐高宗擢為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連越6級,卒于任上時,唐高宗還“優(yōu)敕令官造靈舉,別加賻物,具給傅乘,資送還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齊聃也被任命為沛王李賢的侍讀,徐惠的妹妹徐氏也因為“亦有文藻”“世以擬漢班氏”,遂被唐高宗召進宮中冊為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