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之光2加點 四個系加點的方法(火炬之光2加屬性點)
作者:you6 來源:天游快遞 2023-10-02 11:35:04
1、電系技能加點:
法師電系無腦打發(fā)。14級后無敵.路秒殺到通關(guān)。
電系1技能1級即可多果一樣,主要爆發(fā)技能神一樣的存在。20以后基本不缺藍在點到5級,50以后在點到10級,1級主要是費藍少這樣可快速輸出。
電系第一行3技能一點即可,打boss神技,放一個然后無限閃,閃現(xiàn)時點住右鍵放電彈,輕松虐boss。
2、火系技能加點:
火系一點都不用點,沒用耗藍高輸出慢CD長。
3、冰系技能加點:
冰系只點閃現(xiàn),14級前留45點技能點,然后是主加被動傷害全靠被動。每個系的,第3被動14級可加留3點技能14級每個加1點。然后升級后主加到40級后觸發(fā)電火冰毒傷害輕松上萬,基本任何怪都秒殺。
4、被動系技能加點:
火系3被動,第一個20級前6點即可,基本不用藍了。宴余如
第二被動,主要技能14級前到5然后慢慢點7點后,基本每打兩下就觸發(fā)電火冰毒,然后你每個電彈就能觸發(fā)每個系的,3被動傷害疊加,主要輸出就靠它,3系被動在40級就能打出800010000傷害,基本秒殺怪。
第三晌啟被動,主加跟著等級走。
冰系3被動,第一個不用電第2個25后,可點一級保命用,主加3被動,跟著等級走。
火系第2行第1個技能30級前點1級,當(dāng)然有人說主加,可據(jù)我分析輸出不可毀槐靠,主要是CD長持續(xù)短你放一下加傷害,還不如多放2個點彈。
電系被動1,可加1點保命用,被動2不加,被動3主加跟著等級走。 火炬之光2召喚流工程師技能加點攻略
火炬之光2召喚流工程師技能怎凳敏么加點?
火炬之光2很多玩家玩工卜粗饑程師選了型返召喚流的不是很清楚要怎么加點,那么火炬之光2召喚流工程師技能怎么加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guī)砘鹁嬷?召喚流工程師技能加點攻略。
火炬之光2召喚流工程師技能怎么加點
經(jīng)過個人摸索,精英難度開荒模式下推薦加點如下:
1、醫(yī)療機器人能加滿就加滿
2、蜘蛛雷能加滿就加滿
3、機槍和大錘能加滿就加滿
4、被動加護甲的那個能加滿就加滿
5、第一欄那個位移技能加一點有的時候走位很重要
6、力場能加滿就加滿技能可以放在鼠標(biāo)右鍵上,時刻開盾
7、看過一篇文章說要加電場,個人實踐是不推薦加,技能都用在升力場上,這個技能冷卻快,用電場充能完全沒必要。
8、第三欄被動第二個加一點,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沒用
9、無人機能加滿就加滿
10、工程師前期力量敏捷智力和體質(zhì)其實都應(yīng)該加一些,敏捷增加一點躲閃率還是有用的,游戲中期召喚流工程師很吃藍,需要多加點智力,游戲后期醫(yī)療機器人和各個技能升級起來了,都加體質(zhì)也沒問題的。
11、按照上面的加法大概打完煉金術(shù)士五十二級的時候技能剛剛好,后面五十三五十四的時候技能點留在那里沒加了,各個關(guān)鍵技能點都卡住了。
12、寶寶技能都是召喚技能
13、煉金術(shù)士最后會爆一個回藍的傳奇鑲嵌物,用上之后后面召喚流工程師不停放蜘蛛雷和骷髏兵藍也是夠用的了。
14、選擇裝備和鑲嵌寶石的時候,優(yōu)先考慮召喚獸的傷害之類的字條,然后就是移動速度和施法速度。
15、玩家不推薦召喚弓箭兵,因為不能移動,加上玩家一般不是頂在前面的會很尷尬,推薦使用召喚那個骷髏勇士可以移動的那個,經(jīng)過測試四級技能不停的按大概可以積累到6個骷髏勇士。
16、召喚流工程師一般都是向遛狗一樣的把BOSS遛死,可能游戲體驗慢慢會變得枯燥起來。
火炬之光2——法師技能點、屬性點怎么加
火炬之光2法師屬性加點推薦:3魔1體1敏。
火炬之光2法師技能加點:
1級:魔法武器專家(需加滿),多余技能點留下來,毒彈(建議不加),護甲大師(后期加滿)。
5級:精準(zhǔn)爆擊(需加滿),魔法盾(先加到3級,后期加滿可吸收1900的傷害,只要防護夠高,怪物要破盾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專家級飼養(yǎng)員(1級,后期技能點富裕時,可以考慮增加)。
10級:召喚煉金石像(1級,用于緩解過多的敵人壓力,沒有時間限制,但有生命限制,后期推薦加滿),強化(1級,很有用的技能,后期推薦加滿),三種卷軸強化(等你的裝備有了該技能的加成后加1級)。
15級:無,也許低難度下雙持是一個好選擇嫌喚(存疑)
20級:高級弊漏法術(shù)專家(裝備上有該技能加成時加1級,否則,還是喝藥吧),瞬息沖擊(法師的保命技能,最少要加1級,以后看情況自己決定),芹卜凱格擋專家(最少1級,以后看情況自己決定,我覺得技能點富裕時還是要加滿的)。
25級:隕石(大范圍殺傷技能,應(yīng)該加滿),魔像召喚(1級,用于緩解過多的敵人壓力,以后看情況自己決定),火焰哨兵(1級就夠了,不加也可以)。